1、接觸角測量儀的工作原理
接觸角是指在一固體水平平面上滴一液滴,固體表面上的固 - 液 - 氣三相交界點處,其氣 - 液界面和固 - 液界面兩切線把液相夾在其中時所成的角,它是衡量液體對固體表面潤濕性的重要指標。接觸角測量儀就是用于精確測量這一角度的儀器,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學成像和幾何分析,以下為你詳細介紹:
??光學成像系統??:接觸角測量儀通常配備有高精度的光學鏡頭和光源。光源為測量區域提供均勻、穩定的照明,以確保液滴輪廓能夠清晰成像。光學鏡頭則負責將液滴的圖像放大并聚焦到圖像傳感器(如CCD或CMOS)上,形成清晰的液滴圖像。
??液滴形成與放置??:通過微量注射器或其他液體施加裝置,將一定量的液體精確地滴加到固體樣品表面。液滴的大小和形狀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一般液滴體積在幾微升到幾十微升之間。
??圖像采集與處理??:圖像傳感器捕捉到液滴的圖像后,將其轉換為數字信號并傳輸到計算機。計算機中的專業軟件對采集到的圖像進行處理,首先識別出液滴的輪廓,然后通過特定的算法確定液滴與固體表面的三相接觸線,進而計算出接觸角。常用的計算方法有切線法、圓擬合法、橢圓擬合法等。
??切線法??:直接在液滴圖像上找到氣 - 液界面和固 - 液界面的切線,兩切線的夾角即為接觸角。這種方法適用于形狀規則、邊界清晰的液滴,但對于液滴形狀不規則或邊緣模糊的情況,測量精度可能會受到影響。
??圓擬合法??:將液滴的輪廓近似看作一個圓的一部分,通過擬合圓來確定液滴的曲率和接觸角。該方法計算相對簡單,但對于與圓形偏差較大的液滴,測量結果可能不夠準確。
?
?橢圓擬合法??:當液滴形狀較為復雜,接近橢圓形時,采用橢圓擬合法。通過擬合橢圓來更精確地描述液滴的輪廓,從而計算出接觸角,這種方法對于不規則形狀的液滴具有更好的適應性。

2、接觸角測量儀的操作技巧
測量前的準備
??樣品表面處理??:確保固體樣品表面清潔、平整,無灰塵、油污等雜質,因為這些雜質會影響液滴的潤濕行為,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可以使用適當的清潔方法,如溶劑清洗、超聲波清洗等對樣品表面進行處理。
??儀器校準??:在每次測量前,需要對接觸角測量儀進行校準,以確保測量的準確性。校準通常包括光學系統的校準和測量平臺的水平校準。光學系統校準可以保證圖像的清晰度和準確性,而測量平臺水平校準則可以避免因平臺傾斜導致液滴滾動或測量角度偏差。
??液體選擇與準備??:根據測量目的選擇合適的液體,并確保液體的純度和質量。在使用前,需要對液體進行過濾,以去除其中的雜質和顆粒,防止雜質影響液滴的形成和測量結果。
測量過程中的操作要點
??液滴施加??:使用微量注射器或液體施加裝置時,要控制好液滴的體積和滴加速度。液滴體積應根據樣品的性質和測量要求進行選擇,滴加速度要適中,避免過快滴加導致液滴飛濺或過慢滴加導致液滴干燥。
??液滴觀察與調整??:在液滴形成后,要仔細觀察液滴的狀態,確保液滴與固體表面充分接觸且無明顯滑動或變形。如果液滴位置不理想,可以小心地調整注射器的位置,使液滴處于合適的測量區域。
??測量環境控制??:測量環境的溫度、濕度等因素會對液滴的蒸發和潤濕行為產生影響,因此需要盡量控制測量環境的穩定性。一般建議在恒溫、恒濕的環境中進行測量,避免在通風口、陽光直射等環境條件下測量。
測量后的數據分析與處理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為了提高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建議對同一樣品進行多次測量(通常不少于5次),然后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的測量結果。
??數據驗證與評估??:對測量得到的接觸角數據進行分析和評估,判斷數據的合理性和一致性。如果測量數據存在較大偏差或異常值,需要檢查測量過程是否存在問題,并重新進行測量。